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立法工作
     立法工作
     
    我国拟规定寄养家庭虐待儿童严重者可追刑责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14-08-06 来源:

        京华时报讯 (记者孙乾)弃婴、孤儿的生长状况受到各界关心,昨天,《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寄养家庭寄养儿童不得超过2人,且无未满6周岁儿童。此外,借机敛财、歧视虐待寄养儿童的家庭将被强制解除寄养关系,构成犯罪的将被追刑责。

      所谓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养育的照料模式。对于寄养家庭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此次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与现行办法并无大的出入,包括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收入水平、健康条件及家庭关系等方面。但对于寄养人数却有“收紧”,以进一步保障被寄养儿童的利益。

      与现行办法规定的“每个寄养家庭的被寄养儿童不能超过三名”不同,征求意见稿规定: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该家庭无未满6周岁的儿童。

      如何确定寄养儿童与家庭的寄养关系?与现行办法相比,征求意见稿更加明确了寄养程序,应当经过申请、评估、审核、培训、签约五个步骤。

      征求意见稿对于需要强制解除寄养关系的情形进行了明确:寄养家庭或其成员有歧视、虐待寄养儿童行为的;寄养家庭成员的健康、品行不符合规定的;寄养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无法履行寄养义务的;寄养家庭借机对外募款敛财的;寄养家庭不履行协议约定的其他情形。

      此外,寄养儿童如果与寄养家庭关系恶化,确实无法共同生活的;依法被收养、被亲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认领的;因就医、就学等特殊原因需要解除寄养关系的也将被解除寄养协议。寄养家庭成员侵害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情况

      家庭寄养“北京模式”前途不明

      北京市家庭寄养推行已近20年,曾被民政部称为“北京模式”在全国推广。从试点之初的摸索行进,到现在,民政部对家庭寄养管理的规定越来越完善。但近年来,北京的家庭寄养却日趋“衰微”。

      1994年,北京市在大兴区礼贤镇试点家庭寄养,此后开始在大兴、延庆建立了寄养模式。家庭寄养方式让这些孩子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并感受到了亲情,很多孩子还学会了器乐、剪纸、电脑等一技之长。据大兴儿童福利院院长马凤英回忆,寄养人数最多的是在2006年,一共接收了来自北京儿童福利院的1100名寄养儿童。除了大兴,延庆县也接收了数百名寄养孤儿。

      2009年,这些寄养的孩子开始陆续被接回儿童福利院。北京市民政部门曾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家庭寄养需探索一种更完善、更高层次的模式,并展开了有关城市家庭寄养可行性的调研。但至今,关于城市家庭寄养一直未有具体政策。

      如今,大兴区已仅剩110名寄养孤儿,且都是在大兴区内发现的弃婴,延庆也只剩下约200名寄养孤儿。“北京儿童福利院在这里寄养的孩子,到今年3月已经全部被接走了。”马凤英说。

      马凤英感到很困惑。孤儿寄养在家庭中能够感受到亲情、关心,他们的状态很多比在福利院要好得多,而且“突然把孩子接走,家长和孩子都接受不了。”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