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法治人物
     
    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系列报道一百三十四)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0001-11-30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编者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几何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因成就了一番大业而名垂青史,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人类文明的星河里至今还熠熠生辉。而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也以不平凡的事迹和精神打动和激励着无数的人,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谱写着他们精彩的人生。为此,本频道特推出《平凡岗位·精彩人生》系列报道,欢迎投稿。——

     

    铁城有个“铁所长”  
       ----记邵武市司法局水北司法所原所长杜仕作


        本网2013年5月6日讯    通讯员肖忠源 刘再锋报道    福建邵武,别称铁城。邵武市水北司法所原所长杜仕作,是铁城出了名的铁血汉子。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近30年,他秉公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像钢铁般刚直不屈,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即使身患重病,仍不忘工作,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忠诚之歌。然铮铮铁骨亦有温情柔韧的一面,他铁面慈心,赤子情怀,把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和自己对人民的一片真情送到群众的心中。他奉献的是青春和汗水,收获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当地居民群众的赞扬。他先后荣立二等功,出席过省市英模报告团,受各级表彰达50余次,获得司法部“优秀司法所长”称号和南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表彰。 


    铁的本领


        水北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是邵武经济重镇,与城区仅一水之隔,面积大、人口多,项目多、企业多,涉及的征地拆迁任务十分繁重,引发的各类矛盾和纠纷日趋凸显,而且毗邻城区,调处任务又比别的乡镇更重了几分。多年来,杜仕作坚守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坚持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有效促进了“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镇”格局的形成,及时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水北镇,有一则“杜仕作扛锄头挖深沟解案子”的故事广为流传。有一片山林,组与组之间的边界长期不清,老杜虽然经过多次调解,想了很多办法,已经寻求了双方定纷止争的最佳平衡点,但双方为各自利益仍然纠纷不断。有一天,双方纠纷又起,老杜一听,来了性子,从村民家里扛了一把锄头,大声说道:“大家跟我一起到现场,我就不信断不了这个案!”来到现场,只见老杜举起锄头沿着边界挖沟,大家这才明白老杜来真的,几个带了锄头的村民也一起加入了挖沟的行列。不久,一条沿着边界挖的深沟展现在大家面前。老杜指着沟让双方代表在现场保证,今后双方划沟为界,井水不犯河水。从此,这场持久的纠纷战彻底平息。 
        一说起杜仕作的调解本事,二都村的老梁就翘起大拇指。他对老杜调解他与外甥纠纷的事记忆犹新。1999年,老梁为外甥家盖房子时突发意外,腰椎受伤导致残废。由于双方家庭条件都比较困难,在医疗赔偿及经济补偿问题上争执不下,村里多次出面调解无果,只好请来老杜。老杜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对双方都做足调解工作,拟出双方都认可的协议。调解矛盾之外,老杜还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自己多年为人处世之道劝说双方和解,双方听后心服口服,握手言和。 
        谈起多年来积攒的调解技巧,杜仕作把它归纳成五个“勤”字:腿勤、脑勤、手勤、耳勤、嘴勤。他说,腿勤,就是工作重心下移,沉在基层抓防范,不等纠纷找上门,坚持上山头、下地头、入农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夯实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脑勤,就是勤思考,将问题的前后左右细心对比,发现问题,寻求规律,找到突破口,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拓宽思维,创新防范机制,突出在防治上下功夫,有效预防矛盾激化,提高调解成功率;手勤,就是勤动手,依照法律法规,帮助镇村建立完善并推行农村招投标制度、集体林木承包到户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制度;耳勤和嘴勤,就是要多听多问,深入细致调查,“打破砂锅问到底”,将不明确的问题搞个水落石出。 
        近几年来,为了让紫东工业区、越王工业平台、养马洲工业园、龙斗温泉等项目顺利落户水北镇,杜仕作先后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用地、征地补偿及分配纠纷100多件,既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又支持了产业的发展,这其中涉及的群众、企业、政府官员不下千人,大家无不对他的调解本领交口称赞。落户水北的云灵山漂流项目是邵武市的重点旅游项目,项目的征地工作繁重而艰巨。杜仕作参与了项目的服务工作,为公司书写合同就达80余份,调处地面物120多处(件),晚上找农民做工作60余次,顺利化解了村民与企业的不少纠纷,对项目的顺利建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铁的作风


        多年在基层工作,杜仕作养成一个习惯,不喜常坐办公室,而是长期坚持深入第一线,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有时候一泡在基层就是好几天。调解纠纷,送法下乡,调完了这起调那起,忙完了西村赶东村,工作没做完不休息,纠纷没化解不懈怠,一年四季没有忙闲之分,家人也是难得看到他的身影。 
        杜仕作经常选择在晚上下村开展工作。他解释说,白天农民要下地,只有晚上才有空。他晚上下村组的任务主要是召开会议、宣传法律、宣传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协调谈判地面物补偿。龙斗村村支书林美平说:“老杜就是个工作狂,几乎全年无休,我们什么时候找他都可以,他干起活来是不折不扣地‘五加二,白加黑’。” 
        在镇机关门卫的印象中,杜仕作每天都很早就来到办公室,基本是夏季六点多就到司法所,冬季也基本不超过七点,中午不休息,对他来说,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每年的年休假也从未休过,一有空闲,要么看书增长知识,要么继续加班加点干工作,经常晚上还要下村。在司法所工作近30年,他对普法教育倾注了很多心血,自编了40多万字的普法教材,把法律知识送到学校、企业、田间地头。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闽北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视山林如生命,寸土必争,导致纠纷频发。在开展山林纠纷专项排查中,杜仕作发现水北当地山证不符、面积不准、界线不清的历史遗留纠纷多达3500余件。他深知林区稳定的重要性,与林业站联合,耗时近3年,就地解决处理了3300余件纠纷。


    铁的个性


        “别看他个子小,腰板却挺得很直,认起理来,比铁还硬!”杜仕作的邻居老陈这样评价杜仕作。他说有件事让他印象特别深刻。有一天,杜仕作下班走到自家楼梯口,见一袋生活垃圾从天而降, 立刻对着楼上高声斥道:“谁丢的垃圾,站出来!”楼上没人出来承认。老杜想了想,不顾脏臭,将那袋垃圾打开认真细致地检查起来,“我知道是谁扔的!  
        老杜敲开了一家人的门,质问道:“你为什么乱扔垃圾,还有没有公德?” 
    住户骂道:“你别胡说八道,凭什么赖我扔垃圾?”  
        “我有证据,你想赖也赖不掉!”老杜理直气壮地回答。  
        接着,老杜一五一十地将他从垃圾中找到的证据亮了出来:一张废纸,上面有户主自己写的字迹,几块西瓜皮,昨天还见户主扛了个又大又鲜的西瓜……在证据面前,户主只好承认乱扔垃圾的事实,羞愧地当场赔理道歉。 
        工作数十年来,杜仕作经手审核的工程招标合同不胜枚举,许多人变着法子想从他这里沾点光,一些企业挖空心思想从杜仕作那里得到些许“方便”,但都被杜仕作挡了回去。 
        1999年,水北镇上坪村一片2000亩集体林被法院强制拍卖,起拍价格必须过司法所审核这一关,竞拍人谢某想降低起拍价,知道杜仕作这一关难过,于是带上几条高档香烟和数千元钱到杜仕作办公室,并许诺:“合同签订后再给一万”。杜仕作义正严词地回答:“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的性格你应该知道!”,拒绝了来客送来的钱物。在杜仕作的坚持下,该山林的起拍价按市场定价,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余元。 
        当然,老杜铁的个性也得罪了不少人。甚至领导工作或决策中有不当之处时,他也当面直言不讳,甚至据理力争,一点面子也不给。所以,不少朋友劝他别太认真,否则会吃亏的,可他脾气既拗,心境亦坦然:群众无小事,乡亲们的合法正当权益一定要维护,违心的事我坚决不做!

        杜仕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英雄模范激励我奋斗》,其中这样说道:“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后,候殿禄是我27年信心不动摇的精神支柱。如今,刘玉美又成了我学习的榜样,她告诉我,要时时刻刻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工作四十多年来,他荣获市级以上表彰50多次,很多都是极具份量的。但在荣誉面前,他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不伸手向组织要待遇,他说:“把工作做好是我做人的本份,功过大小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铁的情谊 


        钢铁并不只与冰冷同类,也不只与刻板为伍,当需要钢铁传递热能、躬身伏腰之时,铮铮铁骨自有温情柔韧的一面。杜仕作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人不伤心不落泪,民无委屈不诉求”,他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不论事情大小,只要政策允许,都尽心尽责地去解决。在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之外,杜仕作还热心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帮扶弱势群体,积极践行和谐理念,以真情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走在水北镇5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很多人都知道老杜这个人:个子小,说话直,点子多,肯帮人。群众说他跟大家的关系很铁,是个非常“靠谱”的人。老杜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非一日功夫。他没吃喝玩乐嗜好,业余时间与群众打成一片,大家有什么难事、不平事、不解的事都会找老杜一诉衷肠或得到答案。     
        故县村民杨乃银夫妇,每每提到杜仕作,就满怀感激。1995年,杨乃银夫妇发生车祸受重伤,由于肇事司机无力支付巨额赔款,杨乃银夫妇为付医药费几乎花光所有积蓄,车祸还导致夫妇俩下肢瘫痪,终身要在轮椅上度过。全家苦难无助,夫妇俩几度起了轻生的念头,一个家庭眼瞅着就要散掉。 
        老杜在聊天中得知杨家的境遇后,第二天便找上门去看望,开导鼓励夫妇俩为了孩子,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让他们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下,吩咐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他,还自掏腰包资助他们500元。此后,老杜又积极为他们申请残疾人补助、困难户补助等。在老杜的帮助下,夫妇俩在村口开了一家食杂店,一双儿女顺利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业,一家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为了感激老杜的恩情,杨家人将老杜当作最亲的亲戚来交往。 
        四都村孤儿罗小兵11岁就被养父虐待遗弃,孤苦一人。老杜听说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依法解除了他们的收养关系,并多次参与村委会关于小兵生活问题的研究,帮小兵向学校申请免费读书。小兵初中毕业后,老杜又与镇企业协商安排小兵就业。小兵感激地说:“没有杜叔叔就没有我罗小兵的今天!他比我的亲爹还亲。” 


    铁的意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杜仕作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但他却从未因疾病影响工作,几十年来,杜仕作总是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唯独没关心下自己的身体。 
        今年1月,杜仕作终于感到了身体的疲惫,真的是硬撑不下去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不得不申请提前退休,安心养病。作为水北镇党政领导的好助手,镇里的很多工作离不开他,司法所的任务也很重,但为了杜仕作的健康,上级还是同意了他的申请。 
        然而本该好好休息的他,却退而不休,一旦群众有求或镇里有事需要他帮忙时,杜仕作又忘记了自己的病体,忘记了自己已经退休的身份,依旧拖着带病之躯投入到工作中去。 
        2013年的春节,对于杜仕作一家来说,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在厦门工作的儿子满心欢喜地盼来了父亲终于可以放下工作,与母亲一道来厦门团圆过节的消息。然而,一个不祥的消息却从母亲口中传来:父亲可能患上癌症,需要到福州检查确诊。闻讯专程赶到福州肿瘤医院,代表局党组去探望他的南平市司法局领导去看望杜仕作,只见他一身便装盘腿坐在床上,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甚至乐呵呵地告诉市局领导,这辈子“定论”了。市局领导想对他隐瞒直肠癌病情,装作不知何为“定论”。杜仕作却拿出一摞病情报告,指着那遍布全身的癌细胞病理照片,依然那么淡定地说,“已经扩散了全身,今天才知道。”而在他身边的妻子,早已是哭红了双眼,泣不成声! 
        说起老伴的身体,杜仕作的妻子记得最清楚:2010年11月,他患肝胆结石,结石挤破胆,痛得连续注射三支杜冷丁,被迫做胆切除手术,肝也切除了一片。可手术才过8天,他就回镇里主持一场投标会。伤口还未拆线,就参与一起重伤害民事赔偿案件的调解,多次召集双方当事人做工作。当事人见到他拖着带病之躯坚持工作,身上由于术后未完全康复而挂上三个塑料袋,深受感动,最终达成致害人赔偿受害人15万多元的协议。 
        大漠村有一片土地急需招标承包,需要杜仕作去评估,村干部看到他身上的3个袋子不好开口,但不按时招投标又影响村民造林。老杜毫不犹豫地说:“去,这点伤痛我还顶得住!”评估必须到达现场,有时还要登山、步行,他每走一步路都要咬咬牙才能迈开步。在评估结束从村里回镇里的途中,他乘坐的摩托车不慎翻车了,致使他的刀口震裂,血往内衣流,痛得汗珠滚滚下。村干部一边自责一边道歉,老杜直说没关系。去年年底,水北镇辖区内的一家企业拖欠龙斗村民土地租金,村民欲上访,春节又快到,他又忍着被震裂的伤口疼痛,前往调解,直到该公司将60余万元的租金付出才返回镇里。 
        对于杜仕作那样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忘我的工作,所里的司法助理员小吴和曾经下基层锻炼跟着杜所长学习的南平市司法局基层科科员小叶看在眼里:就在半年前,杜仕作动了一次直肠大手术,术后需要静养,镇领导不忍心看到杜仕作拖着病体还在处理大小事情,但镇里有些工作又离不开他,杜仕作二话没说,上午在医院挂点滴,下午又赶回镇里,下乡、开会、写材料,马不停蹄与平常无异。小吴说:“我曾看到杜所晕倒在办公室,但下午又跟没事一样照常上班。”而随同南平市局领导到福州看望师傅老杜的小叶,知道杜所长得病已是重症晚期,躲在一旁泪流不止,还是老杜微笑着安慰自己的最后一位徒弟:“没事的,你要好好干!” 
        杜仕作病重的消息传到他工作和生活的铁城,领导和同事们为他痛心,乡亲们为他揪心。许多兄弟司法所的同行与群众自发赶到福州探望他,为他鼓劲加油,为他祈祷,希望这位钢铁般的战士能再一次用铁的意志战胜病魔。面对不治之症,老杜十分坦然,他说:“人总有一死,活长活短天注定,活好活差在自己。我这一辈子,对得起国家和组织,对得起老百姓,我活得问心无愧!” (福建省邵武市司法局宣教股供稿)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