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
     法院
     
    以法治名 守百姓心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4-03-25 来源:法治时代网

    文 刘青青

    2024年新年伊始,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召开,在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语重心长地指出:“司法审判工作,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时代车轮不断向前,发展带来了诸多崭新变化,在数字经济浪潮、低碳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如今,劳动关系所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包分包、线上加班等新业态也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面对相关案件,是与非?宽或严?需要人民法院面对和思考。

    “社会在发展,司法须前行。”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上,张军院长的话掷地有声。“两会”报告中的典型案例和你我生活息息相关。这其中,入选了2023年推进法治进程十大案件的“隐形加班案”备受社会关注,被大家称为新时代“打工人”的法治底气,更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人民法院释放出的鲜明信号。

    这份案例的判决让线上付出不再隐形,明晰生活和工作的边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给“加班”以明确界定,体现了人民法院对劳动者利用社交软件加班的认可与尊重,对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以及劳动者牺牲休息时间加班获得报酬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答卷不必张张花团锦簇,但求字字无愧百姓。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法治之问,人民法院致力于在法律框架内追求最佳审判效果,让司法裁判真正符合人民群众普遍的、朴素的感受。

     

    时间无言,公正有声

    守一方安宁,护一方和谐,从依法守护每个人、每个家庭开始。

    网络暴力如同无形刀剑,无声无息却锋利无比地侵蚀着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面对“按键伤人、按键杀人”乱象,2023年9月25日,“两高一部”联合亮剑,共同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绝不是法外之地。

    一个个鲜明案例的发布,指导全国法院准确把握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面对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情形,明确由公权力为广大受害者撑腰。对于以法治之名划清“言论自由”界限,破解“法不责众”倾向,明确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让“按键”伤人者“现行”担责,还公众一个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家庭暴力长期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单破坏家庭幸福,也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毒瘤”。虽冠以家庭名,但反家暴不只是家事,更是司法之责、社会之责。践行法治精神,人民法院用心、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明确恋爱、同居遭遇对方暴力,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隔离施暴者,避免暴力升级,以司法呵护最大限度保护家暴受害者,及时阻断家庭暴力。

    每个案件背后,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法治最朴素的期待,他们的急难愁盼应当被妥帖关怀。法治,要带给人民群众妥妥的安全感。

     

    如我在诉,念兹在兹

    回望人民法院扎实向前的每一步,都留下公正与效率的铿锵足迹,只为守护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为切实解决解决“悬空老人”、残疾人上下楼难题,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规则,兼顾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不同利益,引导互谅互让。与住建部共同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发出和办理司法建议,形成法治合力,通过“府院联动”引导当事人协商解决争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助力老旧小区居民告别“爬楼生活”,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守护万千家庭“一键直达”的幸福。

    法律也许是严肃的、抽象的,但司法实践永远是具体灵活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坚信小案不“小”,人民法院永远愿意更往前一步,护国家安宁、助经济发展、守万家灯火。请相信,法治的光芒终将透过一个个“小案”,照亮前路,予你温暖。(来源: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刘丹)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