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实效提升进路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8-02 来源:《法治时代》杂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具有明确的实践逻辑与鲜明的时代表征,既能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又能夯实党执政兴国的组织基础,满足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延伸到基层。

    本文立足于“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伟大实践,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现状观察,客观审视当下教育实践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而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途径和教育机制等维度出发,致力于提升教育实效,切实增强大学生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开拓高校基层党建新视野,助推依法治校新发展。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时代背景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将党内法规纳入普法重点内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是强化党的自身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增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内在需要

    通过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对最新理论成果进行学习,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条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知识入脑入心,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铸牢党章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大学生党员的精神财富和内在气质。为扣好政治上“人生的第一粒扣”,高校大学生党员应当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实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道德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和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其常规学习内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补足精神之“钙”。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保障

    2021年4月,新修订的《条例》以党章为根本依据,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遵循。《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极具指导意义。大学生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身作则、锤炼党性、注重品行、争做表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党内法规宣传教育重要路径

    2022年,党的二十大对党章进行修改,与时俱进地把党的重大思想理论创新、政治纲领与中心任务等重大变化贯穿在党章的修改之中。党内法规宣传教育不仅具有明显的法治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一员,肩负着维护党的良好形象、为党旗增辉的职责使命。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既能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又能夯实党执政兴国的组织基础,满足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延伸到基层。

    二、高校学生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现状考察

    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党员整体思想较为先进,综合素质较高,学习生活作风良好,在广大同学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然而,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现状检视和反思,发现在培养方式、教育内容、效果评估等方面依旧存在值得提升的空间。

    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形式现有载体单一

    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方式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载体陈旧会导致教育效果打折扣。高校针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宣传方式及教学途径较为局限,大部分是通过集中上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单向度的、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教育模式缺乏活力和吸引力。高校常见的理论教育学习形式事实上与大学生党员所期待的形式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融合政治性、理论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模式值进一步探索。今后,应当推动实现教育方式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改革举措。

    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内容缺乏深度解析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学习教育,加大党内法规宣讲解读力度”,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的培育贯穿于高校对党员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虽然大部分高校意识到党章党规党纪的教育内容不能局限于党的基本理论,但受学校师资力量、学生培养方案、授课课时数量等诸多因素所限,往往集中于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缺乏对党史、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的相关文献的学习,以及对党史党纪、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相关文献学习等方面的深度解析,缺乏鲜活案例的支撑和关键疑难问题的深度阐释。

    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实效难以考核评估

    各类活动形式的开展是辅助手段,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取得实际效果才是根本目标。由于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考察培养实效,上一级党组织在检查时也是重在活动开展与否,至于效果如何则缺乏具体检验,所以,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效果评估未能得以有效呈现。即便高校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知识传授,注重党史党课考试等学习成绩,在目前党规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重形式、轻实效的现实问题。教育活动的结束也意味着学习任务的告终,至于教育效果如何则无暇顾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内容是否被大学生党员真正消化吸收,从而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并最终外化表现为党员行为品格,事实上欠缺评估。

    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活动中,高校有必要制定契合大学生党员群体特点和成长需要的方案,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全程留痕,强化教育过程的实质性,注重活动结束后的实效检验以提升强化教育效果。同时,有必要借助校园大数据平台,将现有笼统、滞后的评价方法转向科学、准确的可视化评价体系。

    三、提升大学生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实效的三重进路

    大学生党员思想基础良好,可塑性与学习能力较强,易于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特质有利于高校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开展,塑造党的接班人的品行与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以下将重点围绕“点面结合”“上下同步”“内外贯通”三条主线具体展开。

    “点面结合”:拓展学习途径,创新教育方法

    “点面结合”是指大学生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要兼顾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在“面”上,拓宽高校党章党规党纪教育途径,需要通过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党支部活动、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多种形式,贯通“线下+线上”的教育方式渠道,挖掘“校内+校外”的党建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历史文脉的有机融合。据观察统计,在大学生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方式中,线上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场景远远多于传统的线下集中授课听讲模式。线上学习的渠道不受时间、场合、人员等限制,具备组织成本低、传播推广快、学习时间灵活等优势,部分平台还设置了过程性考核、答题竞赛、好友互动等内容,学习过程交互性强,学习结果可量化、易统计。基于此,各高校须宣传普及一些更新上线及时、内容贴合时事的线上学习渠道,如中宣部的“学习强国”App、团委的“青年大学习”团课平台以及中组部的《党课开讲啦》系列课程等,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推送学习内容,提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学习的便捷性,调动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使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覆盖对象更为广泛。同时,教师的系统深入讲解、理论知识传授等传统学习途径不可或缺。用党规理论武装头脑,需要高校教师引导大学生党员在支部活动中开展集中学习、小组讨论,在课余时间指导开展自我教育实践,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化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成效。

    在“点”上,要创新优化大学生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好情感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实践教育法。一是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法。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应当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在课堂内外创设有利环境,运用“演”“讲”结合、情景互动的方式引发情感共鸣,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断增进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适时运用典型教育法。典型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向正确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迈进。如何使抽象的党规党纪规定条易于大学生党员理解把握并且对照自省,需要恰当地运用典型教育法让条文现实具体、形象生动。根据典型性质之不同,可分为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正面典型教育如发挥优秀党支部、党员干部、朋辈榜样的引领作用,以真实鲜活的事迹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宣传教育,实现选树一个典型、带动一片先进;反面典型教育使人引以为戒,引导大学生党员主动分析事件,从中汲取有益教训,实现反面警示教育的作用。三是创新运用实践教育法。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会更加易于接受且富有感染力。在开展主题教育、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升沉浸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情感教育法的比例,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上下同步”:构建联动体系,力求知行兼顾

    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体系的同步推进,需要结合高校内部组织、管理、学习等各项具体工作和活动来开展。构建校内多主体、多层级的思政联动体系,应在日常工作秉承渗透原则,上下同步、形成合力,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力求达致学思贯通、知行兼顾的效果,从而更好发挥党章党规党纪和思政育人的现实效能。

    一方面,要基于校级层面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党章党规党纪教育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强化高校党委、院部二级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多级联动,打破部门和学院的壁垒,推动思政育人资源要素的流通共享,扩大党规必修课、选修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覆盖对象。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二级学院党组织的创新热情,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工作,着力培育建设一批如“学习型党支部”“学生支部工作室”之类的校级示范项目和支部品牌活动。新媒体的宣传力量也不容小觑,“学生支部工作室”建设可以通过创建并运营学生党支部公众号的方式进行,在公众号制作发布相关推送内容,积极展现上述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实现教育成果的转化和经验做法的总结,以点带面提升品牌党支部在校园内外的示范影响力。

    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实现学思贯通、知行兼顾,是检验理论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分析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诚然,离开了党日实践活动和党内组织生活的载体依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难以定期分析和及时掌握,对党章党规党纪的原著、原文、原理的理论学习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走深、走实、走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也与社会实践密切相通,加强党史国情教育,将党章党规党纪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有助于激励大学生党员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在思想、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上发挥积极进取、甘于奉献、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实践亦能反作用于大学生党员理论涵养与党性觉悟的提高,深化对党章党规党纪的理解和认知,强化党员身份的认同感。

    “内外贯通”:培养自律机制,健全监督考核

    “内外贯通”是指大学生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要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加强学习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形成尊崇党章、遵守党纪的良好习惯。”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培育过程中,大学生党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强化理想信念和理论学习教育,形成依据党章党规党纪自主开展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习惯,主动领会我们党在政治、组织、理论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历程与最新改革举措,及时将学习内容内化成自身的政治养分,不断提升和净化思想,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剖析和改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避免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流于形式,在培养大学生内在理想信念的自律机制之外,必须健全监督考核等外部制约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规党纪意识培养应当内外贯通协同发力,从而提高大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具体而言,一是需要依托智慧校园网络平台,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信息公开制度、考核指标分解制度、多级党组织督促制度以及群众意见反馈制度,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严密督查,使高校大学生党员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得以常态化展开。二是牢牢把握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教育主体地位。要健全党支部工作督查和指导机制,实行基层党委领导干部和委员联系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党员的动态与规范管理巩固教育效果,真正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常态机制。三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党员的成长需求,兼顾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差异性与层次性,对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的实效进行综合评价反馈,与阶段性目标反馈进行适应性衡量。同时,注重党史学习教育评价的内容在高校工作机制层面的协同性,有效激发评价内容各要素充分配合与耦合运行,根据评价考核的结果调整内容,进行动态修正。合理运用教育实效的考核指标是关键之举,应发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功效,调动高校教师、大学生党员和社会实践单位等多元主体力量,协同推进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总之,在高校全面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是明确大学生党员政治身份、激发大学生党员政治使命、牢固树立大学生党员意识的重要举措。铸牢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本文刊载于《法治时代》杂志2023年第7期。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