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
     
    天天过年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2-06 来源:《法治时代》杂志

    张明

    住在胶东乡下的爷爷来北京时,我还在上小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爷爷年近六十,看上去满脸褶皱,黑瘦黑瘦的。那一天,他头戴白毛巾裹就的“帽子”,身穿黑色粗布衣,还打着绑腿,肩上扛着一个灰色的旧帆布包。在北京站下火车后,爷爷一边打听问路,一边擦汗,竟一路走到了海淀区的北太平庄,终于找到了总政宿舍,我们的家。爷爷扛着包大约走了二三十公里的路。

    父亲很小就离家参加了八路军,跟着部队走南闯北,最后把家安在了北京;母亲是部队医院的医生,他们每天工作都很忙。由于我们家是双职工家庭,爷爷来北京后,除了早餐晚餐,中午只能在食堂吃饭。正好我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父亲要我在食堂给爷爷买午饭吃。宿舍大院有一个食堂,主要为干部和家属服务。早中晚三顿饭都有,伙食品种丰富,有几个大厨师,煎炸烹炒样样都行,口味也很适合大众。我给爷爷买了馒头、米饭、一个肉菜和一个素菜,还有黏稠的米汤。爷爷可高兴了,长长的胡须包着的嘴唇一开一合地说:“生活太好了,天天过年啊!”

    “天天过年”,这标准也太低了吧?春节才是真正的过年呢,学校放寒假,热热闹闹放鞭炮,吃得好,玩得好。爷爷说的“天天过年”,让我很不理解,也不以为然。

    1970年12月,我当兵入伍到云南省,部队的驻地在宜良县汤池镇。那时,连队每天的伙食费三角二分钱,包括做三顿饭、柴米油盐水电煤的所有经济消费。主食大米饭管饱,但蔬菜控制,每人一锅勺,几乎没有任何油水。我记得除了炒南瓜就是煮南瓜,炒圆白菜也是和水煮的差不多,没有一丁点油腥。为了改善伙食,连队要种菜、养猪,战士们若想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就要等待逢年过节,杀猪才能改善伙食。有时候十天半个月,连队的给养员会在星期天的上午进城,买上五斤猪肉回来,再割掉一部分给连队探亲的家属,剩下的做连队的晚餐。肉菜炒好以后,轮到每个士兵的碗里也就有两三块肉皮,还带着细小的鬃毛。那也香啊!在平时训练、值勤、生产劳动的环境里,毕竟吃到了肉菜。我们会把碗里的肉皮轻轻拈起来,拔掉鬃毛,一口吞进嘴里。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懂得了爷爷所说“天天过年”的含义。

    云南省多数地区一年种植两季水稻,早稻和晚稻。我们助民劳动时,乡亲们会将新米做好的米饭担给我们吃。味道香甜可口,即使没有菜,依然可以吃上两大碗。但是晚稻做成米饭的味道就要差了许多。

    老乡问我们,可否用一斤新米换取部队的一斤陈米?士兵们一听喜出望外,但团长坚决反对。团长说,部队的粮食供应有统一标准,怎能擅自更改!后来,我们才知道,农民老乡也喜欢吃新米,但因为好吃,会吃得多,超出口粮的定量。农民老乡为了保障自己的口粮不超标才出此下策。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国家日渐强大,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愈来愈丰富,商品应有尽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农民全部脱贫致富奔小康,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爷爷若活到今天,在胶东农村自己的家里就可以真正地“天天过年”了。


    作者系公安部文联会刊,《家园》杂志编辑部原主任。本文发表于《法治时代》2023年第1期)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